南京钟制造工艺
作者:管理员 发布于:2013/9/4 9:10:05
仿制西洋钟始于明末,因最早起源于南京,故名南京钟,为区别洋钟,又称“本钟”,因钟的外壳造型仿造中国传统的插屏模式,又有“插屏钟”之名。
1601年,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自鸣钟带到中国。清康乾时期,从中国的宫廷到民间,开始大量仿制西洋钟表。据清初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记载,明末江宁(今南京)人吉坦然制造过一件叫做“通天塔”的自鸣钟,这就是最早的南京钟,吉坦然被奉为南京钟的鼻祖。自吉坦然之后至太平天国时期,南京的造钟业迅速发展起来,鼎盛时期,南京城内曾出现过40多家造钟作坊,成为当时中国制钟中心之一。大约在清道光年间,南京钟插屏式的外壳造型开始定型,走向其历史高潮期,成为华夏艺术的杰出代表。1915年9月20日,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“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”上,南京钟一举获得金质奖章,从此中国的南京钟在海内外名声大振,亦被称为“中国钟”。
南京钟机座基本都是用红木,有的用紫檀与黄花梨,制作工艺非常考究。其款式多为三套式,即底托、屏座与屏芯组成,有简洁的明式,也有繁丽的清式。插屏的工艺装饰一承苏式家具工艺的风格,主要表现在屏座的站牙、披水牙花板上,其上雕花缕纹,常用的纹饰有缠枝莲、万代葫芦、拐子草龙、寿字纹、梅花纹、穿壁纹等,富有玲珑剔透的灵气。屏芯边缘常饰各种吉祥之物,如八宝、蝙蝠、花卉等,通常施以浮雕或镶嵌,镶嵌常用的材质有象牙、螺钿等,将钟面打扮得古色古香。因屏芯是长方形的,而时钟的时间刻度盘是圆形的,从最初的设计理念上讲,有着中国人传统的美学理论,即天圆地方,为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,制钟匠采用了一个艺术过渡的装饰物——钟面铜饰板。铜饰板上镌刻的题材,常见的有“双狮抢球”、“渔樵耕读”、“五福捧寿”、“八仙过海”、“九狮绣球”等吉祥图案,明式的多用“万年流水”、“暗八仙”、“花草纹”等花样纹式装饰。铜饰板大多施以鎏金工艺,有的还在图纹上鎏银,以突出形象。铜饰板与雪白的白珐琅瓷面时间刻盘形成极大的色彩反差,增添了南京钟的古雅清韵,历久如新。南京钟的机械传动采用的是独特的链式发条机构,改善了发条力矩,动力均衡释放,钟走的非常稳定。当时南京很多人家把钟与瓷瓶、镜子放置厅堂中,取其“终身平静”的谐音祈福。钟的整机内外用料都很考究,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,加上至今还能正常运转,被当今人们视作古董宝物。
原南京钟表厂工程师王贵禄和张永庆经过多年研究,探索再造南京钟的技艺已近成功。这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计时技艺将能长久流传下去。
彩色珐琅瓷钟面,海涯龙图,似云锦图案,独具特色
正三号插屏南京钟,红木框,琉金铜雕面,珐琅瓷钟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