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艺
首页 > 非遗保护 > 曲艺

打五件

作者:管理员 发布于:2013/8/29 9:16:05

 

 “打五件”最早起源于河南省光山县、罗山县一带,由于这些地区土地贫瘠,十年九旱,以致每年都有灾民外出逃荒。在逃荒的过程中,为了避免乞讨时的难堪,便采用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。明末清初时,逐渐传入江、浙、皖一带。其最初的传人是洪、南、梅三姓。洪、南二姓不详,梅氏弟子自称“梅门”,其祖师爷名梅洪义。梅门四代以后,逐渐传入溧水,并在溧水地区开门授徒。至解放初期,又下传至第九代,解放后中断。“打五件”可以一人表演,亦可三五人一组,结伴演唱。表演时,没有舞台,没有现成的台本,演员也不化妆,大多为即兴发挥,或采用一人主唱,其他人帮腔的形式表演。主要唱腔叫“四平腔”。

 “打五件”的道具非常简单,主要有大锣、小锣、鼓、镲和匀板等5件,可以全部捆扎在一只高脚凳上,需要演出的时候,扛起来就可以出发。在表演时,伴随着各种乐器的烘托、渲染,能够模拟故事发生时场景和气氛,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。其次,它的演唱方式也十分灵活,演员不用化妆,不用剧本,完全依靠现编现演,有很强的针对性,往往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。

“打五件”来自民间,又扎根民间,演员与观众并没有距离,演员即观众,观众亦可以成为演员。演唱内容又大多是观众理解和熟悉的事情,有很强的互动性。尤其是“打地场”表演,说唐宋元明故事,演人间悲欢离合,锣鼓敲击急急如风,演员入戏如痴如醉,场面热烈,气氛活跃,使观众得到极大的满足和享受。

“打五件”历史久远,它完全来自民间,是老百姓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谋生手段。“打五件”的演唱内容广泛而多样,小到农民起居、嫁娶,大到英雄末路、朝代更替等等都有所表现。尤其是所演唱的“见花开”,又大多以生活小事和日常起居为主,而这些恰恰保留了大量的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。因此,它的发生、发展已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,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,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产、生活方式、文化习俗及民族心理等都具有较高的价值。同时,它还对黄梅戏、花鼓戏的出现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,对研究黄梅戏、花鼓戏的历史很有价值。溧水县文化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白马、东屏等地调查、收集、整理有关“打五件”的资料,对“打五件”表演进行录音、录像和图片拍摄工作,同时帮助艺人恢复活动。

 

 

上一篇:< 南京白话
下一篇:无 >